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际互联网新闻

普惠包容与商业可持续:金融服务如何找到平衡点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7-10-16 12:41:19 人气:

  商业可持续性同样是发展普惠金融的要义。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通常很难维持下去,最终也必然会实现金融普惠的初衷。

  当前,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社会征信体系、数据共享、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是商业可持续,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由于存在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现实困难,发展普惠金融往往面临着诸多挑战,实现商业可持续仍是世界性难题。

  “数字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发展普惠金融的成本和风险,提高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能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邮储银行多年来践行普惠金融的经验来看,当前,如何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营销批量化、管理精准化、作业自主化和风控系统化,既延伸服务时间和空间,又有效降低成本,已成为商业性普惠金融面临的现实课题。

  金融服务的广泛可获得性是普惠金融的本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商业可持续性同样是发展普惠金融的要义。从国际经验来看,那些无法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通常很难维持下去,最终也必然会实现金融普惠的初衷。

  “由于普惠金融主要关注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这很容易使人疑惑,即认为普惠金融更多的意义是扶贫,是一种福利性金融。实质上,普惠不等于,不同于扶贫和社会慈善,既不能通过计划手段实现,也不能奉行平均主义,而是要运用市场化的机制和商业化的手段,为更多的人提供价格合理、种类丰富、获取便捷的金融服务,其核心要义是强调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性。”吕家进表示。

  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着诸多挑战,特别是普惠金融的广泛包容性,在客观上决定了普惠金融业务具有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三大特征,这使得商业银行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动力不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普惠金融的需求主体多为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需求本身具有“短、小、频、急”的共同特点,这就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出较高要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为降低成本、控制风险,更倾向于围绕大中型企业和富有人群来设计产品、提供服务,那么,引导金融机构向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倾斜及满足其基本金融需求便面临着较大挑战。

  应如何打破普惠金融的广泛包容与商业可持续之间的矛盾?业内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崛起,是当前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发展普惠金融最重要的难点之一就是客户分布广泛、地处偏远,很多银行“使不上力”。与此同时,在“二八”效应下,处于长尾市场的小微企业和农村客户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有效避开网点弊端,还可使长尾市场的边际成本大幅降低。”吕家进表示,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将“毛细血管”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吸纳社会各个层次的“一分钱、一角钱、一元钱”,达到集腋成裘的效果。与此同时,大数据分析可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服务市场细分和精准营销,可将资源恰到好处地输送给资金需求者,满足其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从邮储银行的实践经验来看,一方面,数字技术助推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升级。同时,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基于对日常交易数据流、信息流的分析,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判断客户信用等级与信用水平,显著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授信审批效率,打破信息不对称矛盾,这使得向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金融服务成为可能。

  在此方面,邮储银行构建的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体系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在前端,该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移动展业,致力于对农户、商户和中小企业实行专业化、标准化、流水线式的金融服务;在中端,利用大数据技术探索信贷工厂模式,建立信息更全面、更完整的信用风险模型,有效甄别不良客户,降低信用风险产生的损失;在后端,基于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应用,实现行内外各类信息的集中整合和共享,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打破了普惠金融成本高的魔咒: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完成信息搜寻、定价和交易等流程,从而实现对实体网点的部分替代,减少对人员和设备的占用,大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这让客户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金融服务,促进了金融普惠的实现。

  2015年,邮储银行上线了移动展业系统。信贷员仅需一台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在客户家中或田间地头完成现场调查、实地拍照、联网核查、征信查询、建档等信息录入采集工作,同时,后台可实时在线审批,相对于传统信贷审批方式,整个业务处理流程所需时间可以缩短30%至50%。近期,这种业务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当前,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依然是世界性难题,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作用,不仅需要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社会征信体系、数据共享、监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吕家进认为,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条件是当务之急。信息化网络建设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工程。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引导、市场参与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在此方面的投资规模,同时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的费用,为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提供有利的硬件条件。

  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信用甄别是替代物、降低普惠金融风险和成本的关键。部门应尽快统一数据标准与格式,以便进行规范化的数据融合,打破数据资源部门间“信息孤岛”,整合各方面信用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夯实社会征信体系基础,提升商业银行大数据风控能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监管体系的完善,普惠金融客户权益。数字时代的信息交流超越了行业和领域界限,让金融与非金融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同时,监管薄弱等问题的存在,也让金融知识匮乏、风险识别能力不高的低收入群体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一个与时俱进的监管体系,应能够在金融系统的稳定、消费者利益、鼓励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推荐:

  

推荐文章